当前位置: 热点 > >正文

投资超9亿、负债20年建设的公园不开放,明目张胆的“面子工程”是怎么建起来的?

来源:腾讯网    时间:2023-08-01 16:18:26

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

近年来,甘肃榆中县城边缘处“悄然”建起一座宏伟的“市民公园”,这个号称设计理念“适度超前”的项目总投资9.52亿元,每年运营费还得几百万,按照双方合约,当地政府在未来20年里,每年都需要向社会资本方,也就是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支付高额费用。但据游客称,这些公园场馆,建成好几年了从来没有开放过。(据8月1日焦点访谈)


(资料图片)

央视新闻视频截图

光看外观,这座“市民公园”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地标工程,有气势,有派头,有排场。只可惜,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就知道,这“地”是不接地气的“地”,标是“双重标准”的标。

甩出一堆看似高大上的概念,什么PPP模式,什么“适度超前”理念,什么“智慧榆中”政务系统,而实际结果就是,2016年12月立项的重点项目,到现在都没有投入使用。所谓的“智慧系统”,连网线都没接上。即便开放了,这么偏远的场馆,大多数市民去一趟都老费劲,可谓是绣花枕头,大而不当,双脚离地,丝毫不沾地气。

央视新闻视频截图

一个2019年才“摘帽”的国家级贫困县,2023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是6.7亿元,债务支出高达12亿元,却非要硬着头皮建这么一个耗资巨大、用处很少的场馆,嘴上说不耽误民生工程建设,实际上当地棚户区改造的一些安置房工程已经因资金短缺停工,安置过渡费也从去年就开始拖欠。真正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不解决,却忙着烙这种又硬又贵、劳民伤财、为人诟病的“大饼”,可以说是将“双标”玩到了极致。

央视新闻视频截图

令人困惑的是,这个打着“满足城乡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”旗号的“市民公园”,究竟是怎么建起来的呢?建之前有没有听一下广大市民的意见?有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和财政状况?有没有论证过它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究竟有什么实际作用?

从当地的回应来看,似乎还是经过了专家评估的,而评估结果就是“适度超前”四个字。须知,“适度超前”关键在于适度,一旦过了度,就会变成害人不浅的“面子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,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,导致群众真正急难愁盼的问题无法解决,给地方未来发展埋下严重隐患。

经不起调查深究,也经不起民意检验的“面子工程”,之所以还能安然无事地建起来,一方面说明部分官员还沉湎于亭台楼馆所构建的虚假荣耀之中,只想让上级领导看到所谓的成绩,而听不见百姓真实的声音。一旦这种浮夸的“面子”还真能换来“领导高兴”“乌纱戴稳”,他们就更加乐此不疲。政绩观、发展观严重扭曲错位之后,就会出现各种“拍脑袋”的决策,“大手笔”的昏招。

另一方面也可见,对“面子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的监督是滞后的,所谓的专家审查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。说白了,领导说要建,大笔一挥就建了,根本不考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。否则,比起遥远又宏伟的市民公园,相信市民们更想要安置房来遮风避雨,更想要城区内的绿地公园来散步休闲。如果说,这种“一言堂”的权力滥用不被约束,无法装进制度的笼子,“面子工程”就永远无法根除。

坚决纠治“面子工程”和“政绩工程”,别无他法,只能关口前移,强化监督,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一查到底,严惩不贷。这么大的工程,本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。据报道,当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了,2019年就曾因为大建仿古城门而被住建部通报批评。“坚决杜绝”言犹在耳,“市民公园”再度打脸,三令五申都能当成耳旁风,党纪国法被当成一纸空文,究竟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,纪检监察机关实在需要好好地倒查追责,让那些只顾自己帽子,不管百姓冷暖的人付出代价。

“面子工程”被诟病了这么多年,依然反复出现,而且一旦建成,再怎么严厉追责,也难以挽回损失。如何通过完善建设机制,确保相关项目在讨论规划阶段,就经过科学评估、着眼长效、立足规范,真正去听取民意,尊重民声,将“政绩工程”“面子工程”扼杀在源头,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施策。

但最根本的,还是彻底改变政绩考评机制,打消一些领导干部靠“面子工程”搏上位的念头,将扭曲政绩观下的“权力冲动”置于制度和法纪的约束之内,当“抢风头”“造显绩”的面子工程换不回任何实惠,反而会被从严查处,从严问责,“面子工程”没了面子,自然也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。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24小时报料热线027-86777777。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起点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